- 东晋之所以较南明享国长久,真的是因为它只有外患,而无内忧吗
- 三国演义中,纪灵之向袁术献计以联姻之法杀刘备,被陈宫识破后,又如何促成此计
- 三国演义第7回梗概
-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东晋之所以较南明享国长久,真的是因为它只有外患,而无内忧吗
我是羽林轻骑,我来回答。东晋指晋朝的国都洛阳和临时国都长安被匈奴汉军占领后,晋孝怀帝和孝愍帝两个皇帝先后被杀,南渡的琅琊王司马睿以建康为国都继续晋朝国祚的王朝,由于相较洛阳的地理而言,建康居于东边,因此史称东晋,东晋从公元317年成立,到公元420年灭国,一共存在了103年。也正是有了东晋打下的基础,使得后继南朝一直延续到公元589年的陈朝灭亡为止,总共272年,如果把东晋的外延扩展到纯汉人王朝,说他存在了272年也未尝不可。南明一般是指从公元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到公元1683年的宁靖王朱术桂,共39年。对两者进行比较要遵循辩证法,辩证法的矛盾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因此东晋比南明存在的时间长了64年,或者说纯汉人王朝延续了272年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外患或者内忧,而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解释。1. 内因方面,的稳定性不同国祚的延续,很大程度决定于建国初期是否很快完成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渡,东晋在建国前就已经完成了从不稳定到基本稳定的过渡,而南明一直在内耗中更替,一直没有度过不稳定期。1) 东晋的稳定其实在司马睿渡江前后,江东也是不稳定的。晋灭吴之后,南北矛盾尖锐,南人遭到北人歧视,当晋的统治在北方面临土崩瓦解之时,江东已经有相当一部人不愿意服从晋朝而打算独立。司马睿渡江时的江东,刚刚经历了一场由陈敏引起的大规模战争,虽然这场席卷江东的战争在建康城下被平定,但之后的江东就处于群龙无首的无状态,靠着豪强大户的自治维护秩序,这些豪强大户既然有了自治的实力,对渡江而来的司马睿并不热衷,虽然态度各异,在不认同司马睿上却是一致的。司马睿则有计划的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得到了江东豪族的认可。他先让仪表堂堂的王敦和王导陪同在秦淮河上观“禊”,向江东人士展示他非凡的外表气度,之后采用广泛的统一战线政策,对有名望的江东名士进行拜访,他还通过王导重点拜访了两位名士,顾荣和贺循,这两位名士在江东士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睿让他们二人出仕做官,顾、贺二人的出仕对江东名士有巨大的示范作用,一时间江东各地名士纷至沓来,大批江东才俊如纪瞻、卞壸、周閗、刘超、昔日东吴名相张昭的曾孙张闿及孔衍等聚集到司马睿帐下,司马睿身边人才济济。司马睿在对大多数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进行团结的同时,又对少部分反对者进行坚决驱赶和,先赶走了寿春的太守周馥,又数战而斩杀了江州刺史华轶,又杀了世家出身,战功赫赫却有异心的周閗,再杀了在江淮人心中有很高威信的周续,这使得司马睿的在江东获得了基本的稳固。随着司马睿的稳固,从中原南渡到江东的豪杰俊士越来越多,以至于后来司马睿身边的幕僚团成员,光是在中原担任过太守以上职位的就有一百余人,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到来,又为江东的稳定起到了加强作用。紧随人事的调整,司马睿也很快完成了对外的战略部署,将战略防线从长江推至淮水一线,大大增加了建康所处的战略纵深,将武昌、庐江和淮南连为一体,由陶侃、周访和纪瞻各领大军呈一字型排列在扬、江、湘、交、广五州的北方防线上,形成一道铜墙铁壁,严密封堵住北方之敌的南下之路,这条战线的建立,有力阻挡了石勒大军的南下。内外环境稳定之后,司马睿大力开荒种地,大力发展经济,将手下的济济的人才放出去为官一方,这些本就有为官经验的人才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整个国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司马睿的稳定,还依赖于他重要的副手王导,司马睿南渡的很多政策都是王导制定的,王导制定了重要的“谦以接士,俭以足用,清静为政,抚绥新旧。”的十六字战略,司马睿悉数采纳,也才使得江东归心,而随着王导的地位上升,又出现了以王导为首的豪门大户和皇帝共治的局面,俗称“王与马共天下”,这种共天下的局面,又稳固了东晋的,也在后来王敦叛乱中得到了检验。王敦的父亲和王导的父亲是堂兄弟,都源出琅琊王氏,可是王敦之后,王导坚决站在皇室一边,最后将王敦的叛乱扑灭,这倒不是因为王导对皇室的忠心,而是权衡之后的结果。因为“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让王导已经有了相当于半个皇帝的地位,如果王敦做了皇帝,王导就会失去这种地位,因此,这种“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也保证了的稳定。2) 南明的不稳定反观南明,在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帝后,明朝官员们最初的心态就是将之看做明亡顺兴的改朝换代,因此纷纷归顺大顺,在京的两三千名明朝官员自尽的只有二十来人,不长的时间内,地处秦岭和淮河以北的北方明军已经全部归降大顺,由于明朝精锐主要在北方,如此一来,明朝的实力很快就被削弱了一大半。再由于北京崇祯帝死得太突然,南京留都的官员们没有一点准备,他们得到消息后匆忙商议重立新君,可是崇祯的三个儿子都已经被大顺军俘获,已经没有直系的皇位继承人,这时候在立君的问题上就发生了严重,分为福王、桂王、惠王和潞王四派,各派都有实力人物支持,按照封建伦序观,福王的资格最强,而潞王资格最弱,因此从条件上来说,立福王是最好的,福王朱由崧不仅占有血缘的优势,又处在距离南京最近的淮安,可是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为了自己的狭隘私利,选择潞王朱常淓,史可法虽为东林党人,但他从折中出发,和马士英商量后打算立桂王,史可法的折中方案其实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可是后来当马士英得知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几位有实力的武将决定拥立福王朱由崧后,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私下改变决定,从而造成了史可法的孤立,加之史可法在犹豫不定,左右摇摆,使得南明上层官僚之间发生混乱和。因此自崇祯死后,南方明朝就处于争权夺利的内耗状态。由于福王背后有强大的支持,因此福王得以被立为君,这又埋下了拥戴不同候选君王的各路人马进行党争的伏笔,拥立福王又是武将的头功,这又埋下了武将跋扈的伏笔。福王的弘光朝成立,弘光帝本就不是具有中兴之相的皇帝,荒淫无道,根本就是过一天算一天,而且外战外行的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四镇由于拥立有功,开始操纵朝政,兵部尚书史可法被边缘化,而实力强大的东林党人并没有放下成见一致对外,而是为了福王又搞出了一系列如“伪太子”“童妃”的事件,严重削弱明的实力。弘光朝灭亡之后,唐王朱聿键建立的隆武朝依然没有统一,隆武帝朱聿键本也有励精图治之相,可是以鲁王朱以海为监国的一方与之抗衡,他的政令根本无法得到贯彻,党争依然激烈。隆武帝遇害后,他的弟弟朱聿粤在广州称帝,称绍武,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称永历,小小的广东一省竟然出现了两个帝王,而且在清兵大兵压境之计,双方竟然开始了内战,清兵化妆成明军,乘机灭了绍武。永历帝朱由榔毫无主见,也不是有能力的皇帝。这时又有广西军庆国公陈邦博同广东军李成栋之间为争夺朝廷权力而发生斗争,引得大量官员参与进来,形成楚党和吴党之间的党争,除此之外,还有几次大规模的武将之间的火并,最典型的就是何腾蛟导演的湖南南明之间的火并,葬送了明军一度在湖南占据的主动。以上可以看出,南明一直是个不稳定的松散群体。因此两相对比,东晋很快就得到稳定,而南明则一直存在于不稳定中。1. 外因方面,外敌的力量和战略目标不同1) 东晋的外敌,没有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而且不可调和东晋面临的敌人很明确,就是南附的匈奴,晋朝内部虽然打打杀杀不断,可是对异族的态度却是同仇敌忾,导致北方的匈奴费了很大劲才清除北方的晋军,可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北方的晋军被清除后,其他民族,如鲜卑、氐族、羌族和羯族又乘机兴起,使得北方大地一片混乱。羯族石勒大军在鼎盛时期曾有过南下的战略,但是由于连日大雨等气候、地理原因,再加之粮草不济,又中了江东晋军的埋伏,不得不知难而退,之后北方的力量始终难以进入东晋,给江东的东晋以长时间的休整。晋时期的汉胡矛盾也始终不可调和,不说晋和各民族的对立,就是各民族内部,汉胡之间的矛盾都是始终没有解决,比如刘聪先后对两位晋朝皇帝进行侮辱后杀害,这极大伤害了汉人的感情,石勒阵营中的汉人官员也备受歧视,哪怕说错话都有可能被杀头,这些矛盾都削弱了的实力,而且北方不断有汉人起义的行为发生,造成北方少数民族的后方很不稳定,也让他们无暇进行南侵。2) 南明的外敌,有统一全国的目标,内部团结,政治手腕灵活南明的外敌,是已经统一了长江以北的清军,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入主华夏,消灭所有的明军,满洲清军本就战斗力强悍,占领了广大的北方之后更加士气如虹,再加之清军中有很多都是投降的明军,诸如辽东南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这些投降的明军本就比南方明军战争经验丰富,因此在军事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一路克关斩将,为清军攻城略地立下汗马功劳。这个时期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都是汉人的南明内耗纷争不断,而多民族的满清政营却能团结一致,统一号令。除了军事上的优势,满清在政治上也越来越灵活,其重要性慢慢的超过了军事。由于满清人口少,占领大半个后,老一代武士被年轻一代取代,这些年轻的武士不复祖辈的武勇,慢慢沉醉于功成名就的温柔乡中,这时满清在战场上更多的依赖汉军,在政治策略上也发生了变化,采用以汉制汉,诸如启用洪承畴经略西南,利用郑芝龙招抚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同平西王吴三桂联姻,把镇守广东的靖南王耿继茂移镇广西,让他不仅统率原部兵马还兼管原定南王麾下的等等,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其中永历帝的被俘,就是汉人吴三桂的功劳,因此满清的这些手段的运用,也直接加速了南明的灭亡。综合起来看,东晋比南明享国长久,是因为在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都有着南明没有的优势。
三国演义中,纪灵之向袁术献计以联姻之法杀刘备,被陈宫识破后,又如何促成此计
先说一下背景。吕布袭击濮阳之后,被曹操杀败,跑到徐州来投奔刘备,刘备让他去小沛驻扎。后来曹操用了驱虎吞狼的计策,让汉献帝下诏,命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留张飞守城,因饮酒误事,鞭打、侮辱了曹豹。曹豹把女儿嫁给了吕布,就跑去跟吕布哭诉,于是陈宫窜嗦吕布干脆拿下徐州。曹豹打开徐州城门迎吕布入城,张飞还在大醉中,想去火并吕布,被部下强行带走了。刘备和关羽进退维谷之时,陈宫献计说不如留着刘备去小沛,也好作为羽翼,于是刘备去徐州领回老婆,驻扎在小沛。当时袁术在寿春,他的部将杨大将献计去取跟寿春接壤的小沛,怕吕布来干涉就先给了他二十万斛粮食。于是纪灵率领大军来攻刘备。陈宫献计说如果小沛丢了,以后会受制于袁术,不如救刘备,所以吕布收了粮食还是出手干预了,然后就发生了辕门射戟。纪灵只得带兵回去。此计不成,纪灵献计说那不然就联姻,吕布的大老婆严氏有个女儿,袁术有个儿子,求婚吧。吕布去跟严氏商量,严氏问袁术有几个儿子,吕布说只有一个。严氏说袁术是迟早要称帝的人,那我女儿以后不就是皇后了?那要赶紧哪。陈宫得知后识破了是袁术要杀刘备的计策,但是他没有说破,去问吕布什么时候嫁女儿?吕布说袁术是要称帝的人了,就按天子的惯例来吧,受聘到成婚要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庶民一个月。陈宫说不成,被别人知道了要生事端,不要从什么例了赶紧悄悄的送过去最好,吕布大喜,从之。这时徐州的豪强陈珪听说了此事,赶紧来找吕布。陈珪是陈登的父亲,下坯人。年轻时候做到广汉太守,当时年纪很大了,平时是休养在家。陈珪和陈登都是下坯当地的望族,首先考虑的都是自身家族的利益,不想把徐州处于战乱之中,因此想找个强大的靠山,无疑曹起袁术、吕布要靠谱的多,因此陈珪出手干预。他对吕布说,“闻将军死期至矣,特来吊丧。”吕布大惊,问何故。陈珪说,“你跟袁术结亲了,那他再来打刘备,你救还是不救呢?如果刘备被灭了,小沛归了袁术,以后再来借兵、借粮,你借还是不借?不借就,借了疲于奔命。何况袁术想称帝,那可是哪!那么你作为亲家,就要连坐的喽,不容于天下哪!”吕布大惊,赶紧把女儿追回来,连被派来提亲的袁胤都监禁了,只跟袁术推说嫁妆还没有备好。由此可见吕布这人没有主见也没有担当,左右摇摆不定,不是当主公的料。然后就发生了刘备在小沛招兵买马,张飞抢夺吕布买的马匹事件。于是吕布袭击小沛,刘备败走,投了许昌。曹操还帮刘备做了领豫州牧,给了兵马钱粮,刘备喜滋滋地去了豫州。吕布最后是被曹操攻打得急了,把女儿绑在自己身上,想亲自护送出去跟袁术的儿子完婚,用以求来救兵,不过没有成功。可见吕布的确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三国演义第7回梗概
第七回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第八回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第九回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李?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第十回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第十一回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第十二回曹操又被夏侯[忄 享]所救。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第十三回吕布投刘备,驻小沛。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郭汜互相残杀。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汜劫驾。第十四回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操惧刘备、吕布,从荀[]“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第十五回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第十六回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第十七回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第十八回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操出兵助备,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拨箭啖睛,赶杀曹性。十九回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曹操与陈登、陈[]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与貂婵之言,不出战。布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吕布迎操兵入城。操泣杀陈宫,缢死吕布。在关羽劝阻下,不杀濮阳战败时已之将张辽。第二十回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荀[]谏操图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将校呼“万岁”之礼。关羽欲斩曹,备阻之。献帝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还没有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