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许昌了多少年
曹操在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定居许昌的,他把汉献帝奉迎许都,为他以后剪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了雄厚的政治资本,大致在建安12年(公元207年),辽东太守公孙康斩元熙,元尚,曹操北征乌恒取得胜利,彻底清扫袁绍北方势力之后,移居邺城,之后,虽也到许昌,但来的次数渐少,这样算下来,曹操在许昌定居应该是12年。
如何梳理三国时期的历史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旧政已亡、新权未立的时期;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它上承东汉,下接西晋,它蕴含了无数英雄的智慧勇猛;它充满了各路豪杰的运筹帷幄。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皇室衰微、朝廷混乱、群雄争锋、烽烟四起、战火连绵。纷乱中,魏、蜀、吴三个军阀势力相继崛起并成鼎足之势,终被西晋所一统,它是历史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一段插曲,这就是三国。三国无论是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对历史从走向统一创造了成熟的条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三国,演绎的是群雄逐鹿、你争我夺的残酷战争,反映的却是各自坚守、相互撕扯的莫测人心。三国,并不是只有战争,也并非全是权谋,更多的是关于情感、关于操守、关于人性、关于格局的历史进程,三国是生活启示录;三国是人生教科书。三国,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史诗传奇,过程之曲折、斗争之激烈、命运之无常,让历史都为之唏嘘不已。三国就是如此,波澜壮阔之后,留给世界无限的感慨……
三国时代四大恶人都有谁
事实上,三国时期的四大恶人排名,出乎了众人预料!其中恶贯满盈的董卓竟然只能排到第三,而深受众人喜爱的马超却排在了第四,那么你知道第一第二都是些什么人吗?第四、马超在大多数人眼中,马超此人就是一个大孝子,当年他之所以会起兵反抗曹操,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以及族人遭到了曹操的诛杀。可以说,马超也算得上是忠义的典范!再加上后来马超投奔刘备后,被封为五虎上将,这更加重了众人对马超的喜爱,所以说让马超排入三国四大恶人的排名,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事实上,演义中的马超,都是经过美化的,正史中的马超,劣迹满满!在三国演义中,马超被描绘成了一个大孝子,为了替父报仇,他不顾自身安危,起兵对抗强大的曹操,令人感动。然而在正史中,马超不仅不是个孝子,还是个坑爹选手!马超的老爹马腾,原本也是西凉军中的佼佼者,只不过他年纪大了,看清了形势,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他放弃了兵马,选择归顺曹操,去过潇洒日子了。然而令马腾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想要致自己于死地!当时曹操想要借道关中,攻打汉中的张鲁,然而马超却不愿意,他担心曹操借机攻打自己,于是他不顾父亲马腾以及众亲人的性命,选择起兵对抗曹操,这无异于至父亲族人于死地!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为了让自己的成功几率大一点,马超竟然认贼作父!韩遂和马腾有杀妻之仇,相当于马超的母亲就死于韩遂之手,结果为了对抗曹操,马超竟然直接认韩遂为父,太令人震惊了!马超认贼作父,置父亲以及族人的性命于不顾,起兵对抗曹操,但曹操并没有对马腾痛下,他还是想和马超谈谈的。结果马超在第一次兵败后,还是不管不顾,重新拉起队伍攻击曹军,最终惹怒曹操,害死自己的家人。可以说,父亲马超以及马氏宗族之人,就是被马超给害死的,曹操并不想将马腾家族斩尽杀绝,是因为马超屡次作乱,曹操才动手的!在民间,一直存在着这么一句话,叫作“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顺的人,几乎就算是妥妥的恶人了,马超不仅不孝顺,而且故意坑死自己的父亲与族人,其行为已经超越了为人的底线,他自然能够名列三国四大恶人之列了,也怪不得刘备不敢重用马超呢,连父亲身死都不在乎的人,谁敢信任他?第三、董卓董卓之恶,几乎人尽皆知!自从何进死后,以董卓为代表的凉州集团,开始席卷中原地带,使得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在此期间,凉州兵的掳掠行为,简直数不胜数,罄竹难书,而这一切,都是在董卓的纵容下产生的。董卓之后的李傕郭汜等人,行为比董卓更加放纵,他们完全能够排进三国四大恶人之中。这里由于篇幅原因,所以将董卓、李傕、郭汜等人都简化为董卓,因为董卓最具有代表性!很多人疑惑,董卓干了这么多恶事,为何他仍然只能排名三国四大恶人的第三,为何他无法排名第一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董卓的智商不够!在本文看来,一个不怎么聪明的恶人,带来的破坏性虽然巨大,但却很短暂,而一个聪明的恶人,带来的破坏不仅巨大,而且长久,所以说董卓虽然做了许多恶,但由于他本人不怎么聪明,所以他做的恶,造成的影响远远不如那些聪明的恶人,不信我们看下来的这两人!第二、曹操古时候,曹操被称为奸雄,但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却将曹操视为偶像,认为曹操才是真性情,而刘备那种仁义之人,倒是假仁假义。所以说,很多人并不认为曹操是一个坏人,更不要说是三国四大恶人之一了。然而事实上,当我们翻开正史,将会发现,曹操就是那种非常聪明的恶人,其破坏力远超董卓之流!曹操的恶,主要体现在三个地方,一是残忍好杀,二是多疑易怒,三是夺女。曹操这个人好杀,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当年曹操觊觎徐州,出兵攻打徐州,出现过数次屠城行为,吓得徐州百姓人心惶惶。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进攻徐州的行为,曲解为为父报仇,然而事实却是,曹操父亲还未死时,他就已经开始进攻徐州,屠戮徐州百姓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徐州的不少人才,都开始向南转移,这里面的代表人物便是诸葛亮!很多人一直奇怪,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当年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中,明明曹操最强,刘备最弱,为何诸葛亮不去辅助曹操,反而是帮助刘备对抗曹操,若不是诸葛亮在其中横插一脚,想必曹操早已统一了天下。不少人将诸葛亮的行为,解读为他想要建功立业,但在本文看来,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干,完全是想要复仇!诸葛亮本来生活在徐州琅琊郡,正是因为曹操屠徐州,搞得徐州人心惶惶,所以年幼的诸葛亮才背井离乡,而当年拯救徐州,对抗曹操之人,便是刘备,两相比较,很明显刘备是好人,而曹操是恶人,所以诸葛亮才会毫不犹豫的投靠刘备,帮助刘备对抗曹操!事实上,除了屠徐州,曹操屠城的劣迹还有不少。三国记载的十多起屠城案例中,七成都是曹操集团干的,可见曹操集团是多么的残忍好杀!而除了残忍好杀,曹操的另一个行为,更加令人侧目,这便是夺女。曹操这个人的爱好与众不同,其他人都喜欢黄花大闺女,偏偏曹操喜欢别人的妻子,为此,他还搞出了不少的惨剧,令人惊叹。众人喜欢的猛将典韦,就是被曹操的这个行为给坑死的!事实上,曹操残忍好杀,喜好别子的行为,和董卓是非常类似,他之所以能够超越董卓,排名第二,主要是因为他比董卓更加聪明,更加懂得保护自己!而他保护自己的手段,便是多疑!曾经有个手下想要帮曹操盖被子,结果被曹操暴起诛杀,事后曹操假惺惺地表示了“歉意”,但其多疑的性子,却让很多人不敢再贸然接近他。而这,也恰恰是曹操的聪明之处,他就是要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多疑,让别人怕他,不敢接近他,借此保护自己的安全。曹操作恶多端又如此聪明,非常难以除掉,最终甚至还寿终正寝了,使得不少人都遭到了他的祸害,所以他完全可以超越董卓,排名第二!第一、司马懿在现代网络中,司马懿也是大众非常喜欢的人物之一,然而正史中的司马懿,其实也是劣迹斑斑,其做下的恶,甚至影响了华夏数百年!三国时期,虽然魏蜀吴互相征伐,但整体来说,大家还保持了对外的军事优势,没有多少外族敢于胡来。但是司马懿的恶行,却直接导致了华夏严重的内耗,间接致使外族的做大,威胁到中原的安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曹爽,直接改变了那个时代的规矩。在此之前,斗争虽然激烈,但都保有一定的底线,只要对方放下武器,基本都不会赶尽杀绝。但自从司马懿诛杀曹爽后,众人之间的信任被打破了,斗争底线也被突破了,大家再也不会对敌人手下留情,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除此之外,司马懿为了掌控曹魏大权,开始和士族妥协,直接导致了上层士族的穷奢极欲,最终诱发了八王之乱。自此,华夏大地开启了一个黑暗的大乱世,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给华夏汉人带来的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仅是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使得华夏汉人失去了汉朝时期的雄风!这是骨子里的伤害,非常难以治愈……所以说,要论三国中谁对华夏伤害最大,那必定是司马懿,若不是他胡作非为,哪里会有三百年的大乱世?结语总的来说,三国时期的四大恶人排名,远超众人想象,恶贯满盈的董卓只能在其中排第三,惯于屠城的曹操也只能排第二,而一向被众人看好的司马懿,则排名第一!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假如三国西蜀庞士元未失,北魏郭奉孝健存,东吴周公瑾尚在。三国局势会有什么变化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在这之后的数十年内,蜀汉的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家族掌控。炎兴元年(263),曹魏的司马昭发动了对蜀国的“收官之战”——灭蜀之战,导致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子承父业废魏元帝而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天纪四年(280),西晋发动了灭吴之战,统一,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那么假如在早期,三国西蜀庞士元未失,北魏郭奉孝健存,东吴周公瑾尚在。三国局势会有什么变化?笔者认为,三国局势可能会更加地精彩,更加激烈,但终究还是走向司马家族夺得曹魏,一统天下,建立晋朝。郭嘉,字奉孝,是颍川阳翟人。他本来在袁绍麾下,但是鸟择良木而栖,后来他便转投到曹操帐下为其效力。他官至军师祭酒,相当于级别很高的军事参谋,受封洧阳亭侯。然而天妒英才,就在曹操征伐乌丸的时候病逝,那一年他才仅三十八岁。史书上称他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周瑜,字公瑾,出身于官宦世家。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交好,21岁起便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周瑜便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管理军政大事。建安十三年 (208),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然而,建安十五年(210)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庞统,字士元,外号凤雏先生。他是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与人称“卧龙”的诸葛亮一同拜为军师中郎将。然而在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就这样三位颇具智谋的英才,倘若能辅佐主公到最后,可能也很难改变三国历史的走向。曹操依旧会刚愎自用,自信满满地南下。历史上依旧会有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因为就算那时候,郭奉孝料到此行不划算,但曹操不会采纳郭奉孝的建议而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和实力。于是周瑜联合蜀军大败曹操水师,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于是接下来周瑜将会打益州的算盘,跟刘备角力。而庞统会继续在周瑜麾下效力,而不是投靠刘备。目前的形势是北方的曹操虽已大败,但实力仍在,吴国周边依然有不少其他势力对其统治造成困扰,摆在孙权面前只有一条路——继续跟蜀国合作。于是就和后来的剧情发展一模一样了。孙刘二人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攻取益州,二人一面对抗北方的曹操,一面彼此暗中角力。后来会建议刘备先下手占据荆州,孙权败退,求助曹操,后来三方混战,继续大意失荆州,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其实历史的走向从来不是靠一两个人就能改变的,曹魏吸取了汉朝的分封子弟导致七国之乱的教训后,严防宗室诸王,例如曹丕对曹植的严防死守。宗室子弟一旦没有被分封,那样很容易导致世家大族的崛起,所以司马家就篡夺了曹魏成立了晋朝。历史是具有必然性的,倘若郭嘉、周瑜、庞统能多辅佐几年,三国历史定会精彩万分,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国时期的经济中心仍在北方,因此最后还是司马家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