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海湾战争中T72的军事战绩那么惨
T72是苏联在冷战时期的著名坦克,苏联人对它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T72是一款低端坦克,它并不是什么先进强悍的武器,这个要明确。当然,这是对冷战时期的美苏而言。在当时的,T72也属于不可高攀的神器。苏联先开发了最强悍的T64坦克,不计成本。T64是当时的高端坦克,是苏联坦克技术集大成者。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战斗力超强,但价格也非常昂贵。有了T64以后,苏联又做了精简,舍弃了某些先进、复杂、昂贵的设备,开发出廉价的T72。苏共生产了几千辆T64,1辆也不出口,全部装备自己最精锐的坦克部队,并部署在东德,冷战和西方对抗的一线。而T72坦克生产了25000辆,部署在后方。但苏联对T72的期许远远不是这25000辆。他们设想一旦和西方开战,初期的战争一定是非常猛烈的,战争强度非常高,就用这几千辆最强的T64在前面顶着。当这些T64消耗差不多了,敌人的实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这时候再用廉价而大量的T72冲过去。而且T72结构简单,开战以后,即便是后方工厂遭到了破坏,依旧能坚持大量生产。T64虽然先进,但过于精密复杂,在战争期间,如果后方工厂被破坏,很难大量生产。再先进,到时候供应不上,也白搭。苏联人的设想是熬过战争的初期,自己家的T64和西方国家的豹式、挑战者、M1拼个同归于尽,西方国家的工厂也受到打击,没力量迅速生产新坦克,然后他们依靠几万辆廉价的T72迅速推平西欧。他自己手里有25000辆现成的,爆发战争以后再迅速生产几万辆,形成钢铁洪流。同时,在坦克部队的头顶还有大量、廉价的米格29。米格27战机并不是单纯拿来和F15、F16打空战的。它属于前线战机,跟T系列坦克是一组。地面坦克部队突击,天上米格29护航。米格29造价也很低廉,便于大量生产。所以单纯的讲米格29短腿,发动机寿命短,没有任何价值。腿短,是因为它就是为了掩护坦克部队这么设计的。打空战腿短,600公里的作战半径,保护坦克部队是绰绰有余。而发动机寿命短,这是因为简化工艺、简化制造环节,便于大量制造。真打世界大战,一架战机能在天上坚持3天就够本了。如果苏联不解体,正常发展,它的米格29也能达到上万架。天上1万架米格29,和F15、F16纠缠,不让阿帕奇、A10攻击机打自己的坦克,地面几万辆T72迅速突击。地面还有大量的防空导弹、自行高炮为坦克部队撑起防护伞......苏联人这套设计是针对于欧洲平原的,从西德到法国,不过半个欧洲。这兵力完全可以平推过去,把美国人、英国人赶进大海。实际上我们现在看,苏联人的设想没半点问题,T72、米格29的设计思路也没任何问题。明白了这些,也自然就知道海湾战争期间,T72为啥那么悲惨了。首先它前面就没T64顶缸。苏联人本来是准备拿T64先和西方坦克拼消耗,拼个差不多了,T72再上去收拾残局。的T72是以廉价的二线坦克直接面对满血挑战者、M1,那不是作死嘛。T72坦克本身是缩水版,苏联人卖给的T72是在缩水的基础上又缩了一下水。T72本来就是准备用来打马保国的,结果上了拳击台发现是泰森......在天上,的T72也没有米格29保护,伊军没有制空权,天空敞开,联军飞机密密麻麻的在上面飞,随意轰炸下面的坦克,跟打靶没什么区别。伊军的防空导弹也没有实战价值,都是盲目空放。苏联人为了对抗美军,他们预期的T72数量是几万,而只有几百辆。苏联人的打算是我装备25000辆,开战我再紧急生产25000辆,总共50000辆,我损失10000辆都能赢。那几百辆,连牙缝都不够塞的。武器先进是一方面,量也得足够。再先进的武器,数量不足,还是不行,何况T72本身就不先进。苏联人打算在战争后期用10辆T72围殴1辆M1,结果在海湾,是1辆T72对1辆M1,那肯定打不过。前面几千辆T64,天空上万架米格29,地上刺猬般的防空导弹、高射炮,再加上几万辆T72,还得加上100枚战术核弹,这才能和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打。只凭几百辆T72直接打一线,下场可想而知。苏联人即便是这阵容,也得快速突击,速战速决,才有希望能打赢。如果长期消耗,最后依旧不乐观。而在海湾战争期间,他也没勇气主动集中装甲部队向联军发起突击。就算他这么干了,就凭那几百辆T72,没有战斗机掩护,半天之内也就全打光了。简单的讲,T72坦克的设计初衷,压根就不是这么用的。武器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地理因素。T72本来准备在西欧打,突击十几个小时,几天就进柏林、巴黎了。打进这些城市,西方的空军就不好办了。但在海湾,都是大沙漠,坦克部队完全没遮拦,平摊在地面等着挨炸。F22的设计初衷也是针对于欧洲战场,所以它的作战半径很小,也就700公里。在西欧、东欧打是足够了,拿到沿海,它不够用。新式的15式坦克,在地理方面也都有极强的针对性。日本的90坦克,最初的设想是部署在北方,防御苏联。所以做的很大,很重。拿到日本南方非常吃力,出境部署,那是不可能。所以后来的10式坦克、轮式坦克都在不断的减重。T72是为了欧洲战场设计的,拿到海湾,也是水土不服。T72这种坦克想打赢大型战争,自己家得有极其强劲的工业基础,前边开战,后面工厂成千上万的就能造出新坦克,这才可以。而也明显没这个能力。它设计的时候就准备了这点,真打起来,玩命的造,靠数量取胜。到了,真打起来了,生产不出来新的,那就。如果苏联不解体,真和西方国家在欧洲打起来,T72一定会是非常优秀的武器,在战争的中后期,统治战场。几万辆布满西欧,让美国人无法反击。因为这局面才是T72设计的初衷。当年的法国、西德加一起面积没内蒙古大,苏联人堆进去几万辆T72......T72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必须有更强的坦克替它先分担掉最强烈的打击。2,自身数量必须足够,几万辆。3,必须有战机、防空导弹、高炮掩护。4,战场不能太大,必须要集群快速突击,迅速占领敌方城市、基地,结束战斗。而海湾战争期间的T72很明显,一条都不具备。
俄乌,北约态度再次反转!坦克联盟能否压垮俄罗斯
谢谢邀请!北约所谓的坦克联盟与俄罗斯坦克相比,相差太远了。首先是数量,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坦克毕竟数量有限,比如,德国援助的豹2坦克才14辆,进行点的进攻勉强凑和,只是面对俄军38集团军的600辆坦克,要大规模进攻显然是不够的,当然,除了38集团军装甲集群之外,还有很多坦克旅,俄军向来以钢铁洪流著称。其次,供给。西方援助的坦克来源很多国家,以次充优,凑数字心理严重,拖延时间也是家常便饭,真的到达乌克兰战场的还要大打折扣,俄罗斯的空天军时刻都在盯梢乌军的运输线。巴赫穆特破城在即,这些坦克到齐要1个月之后,怕是指望不上了。到时,这些北约援助坦克放在哪里?是进攻还是防守,还没有人确切知道。再次,俄军坦克来源单一,技术指标统一而成熟,说到战场不会有拖后腿的,能够形成数量优势。第四,质量。除了美国与德国的豹2坦克性能比较优异之外,其余的北约坦克没有技术优势。但美国坦克与德国豹2,重量太大,这里不是的干旱土地,而是泥泞不堪的黑土地,行驶速度与机动性都打折扣。这些坦克在,在苏式反坦克导弹击毁的,炸飞顶盖的数不胜数,并没有吹嘘的厉害。
现代战争中匕首枪有任何实际的作用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第8857条回答。其实用处不大。萨沙写过匕首枪的文章,这种枪是比较尴尬的。首先,它是一柄匕首。匕首枪就是一柄匕首,具有匕首的全部功能。在现代化战争中,匕首杀敌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只能用于特种部队或者侦察兵偷袭摸哨。这种摸哨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哨兵警惕性较高,你拿着匕首上去肯定吃枪子。退一步说,匕首未必能够一击致命,除非你去割喉。但割喉并不容易,必须跑到哨兵身后下手,难度极大。如果不能一击毙命,哨兵中刀以后大声喊叫,你也完了。所以,显然依靠匕首干掉敌人不靠谱,是电影中的镜头。其实,各国特种部队摸哨主要使用微声武器,怎么可能去用匕首,又不是史泰龙!那么,作为匕首,匕首枪是没什么意义的。其次,匕首枪本身的设计就有问题。既然主要是作为匕首使用,那么还能发射子弹是几个意思?唯一的使用场景,是在拿着匕首上去摸哨的时候,被敌人哨兵发现后来开枪。既然如此,何必还用匕首呢?再次,匕首枪是最弱的枪。况且,匕首枪枪管极短,没有准头可以言,基本是在二三米距离开枪,稍微远一点就打不中了。另外,使用的都是小威力手,64弹,也就是小砸炮的子弹。这玩意击毙疯牛要打几十枪,持枪歹徒肝脏被子弹击中,都能操枪顽抗,还能跳火车逃走。总之,很烂的。最初匕首枪是单纯仿造苏联的匕首枪,用于特种作战。但苏联后续自己也没研究了,今天俄罗斯特种部队都是使用各种现代化微声手枪、步枪作战。个人认为,匕首枪没有什么实战价值,作为收藏倒是不错。
历史中有哪些比较著名的“猴版”武器案例
青岩来答。其实这个“猴版”武器完全是苏联人搞出来的“梗”。二战苏德战场,苏军在战争前期吃了很多败仗,人员装备损失非常大。为了快速弥补战场损失,迫切需要大量便于快速生产的简化版武器。只确保武器的最主要性能,提高生产速度,苏联工程师对武器的次要功能基本都不会多加考虑。战争结束后,苏联设计师将这一优良传统保留了下来,他们在设计一型装备时往往会出现多个版本。自用版,其特点为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外贸版,其性能特点为纸面数据极端“唬人”,价格上比“美帝”便宜一半还要拐弯。今天我就为大家简单说一下几款比较“坑”的苏制“猴版”武器。“猴版”武器开山之作乌拉尔简配版T34中型坦克。1941年6月22日之前,苏联红军共装备有各型坦克、装甲战斗车辆28000辆以上。但是仅仅开战两个月之后,这个庞大的数字就缩水了一半以上。苏联坦克工厂为了生产出更多的T34坦克支援前线,对坦克生产工艺进行大幅度“优化”。苏联坦克兵理想中的T34本来是这样的:全重32吨,正面装甲为120毫米等效匀质钢装甲,炮塔为50毫米弧形钢铸炮塔,装备一门长身管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在战场上,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击穿,只有德国的88炮才能对它产生威胁。而现实中苏联坦克兵得到T34确是这样的:生产粗糙,车身焊接工艺严重不过关,冲压炮塔厚度缩水一半,铸造炮塔沙眼肉眼可见,启动烟雾缭绕,换挡锤子猛砸。在战场上,由于苏联表面渗碳技术不过关,德军火炮虽然无法击穿T34的正面装甲,但其装甲内壁会在巨大的冲击力下产生崩落效应。高速崩落的装甲碎片,会给坦克成员造成致命的威胁。 贝卡谷失败者—米格23MS(鞭挞者-E)飞行员理想中的米格23M鞭挞者是这样的:由于采用单座可变后掠翼气动布局,再加上图曼斯基R-29-300涡轮喷气发动机。米格23的平飞性能非常出众,高空时可达2.35倍音速,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加装最新型“高空云雀”火控雷达,多普勒导航系统、自动驾驶仪和仪表着陆设备,还有激光测距、雷达告警等设备后,米格23不仅可以在空战中挂载最新型的AA-2“环礁”近距离红外格斗导弹,还可挂载AA-7“尖顶”中程空空导弹,甚至还可挂载YB-32-57型火箭弹发射巢、机炮吊舱、激光制导炸弹实现对地精确打击。而现实中空军得到的米格23MS(鞭挞者-E)确是这样的:首先砍掉了图曼斯基R-29-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换装推力更小的图曼斯基R-27F2M-300涡轮喷气发起机。而可以用于超视距作战的“高空云雀”火控雷达,也被性能较差的“啄木鸟”火控雷达所替换。更可气的是对近身格斗极为重要的红外搜索系统、实现对地精确打击的地形跟踪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米格23MS根本就没安装。在1982年6月10日爆发的贝卡谷地空战中,空军最新装备的米格23MS、米格21在与空军的F-15、F-16战斗机进行编队空战时,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资料显示,在这次空战中战机以不损一架的战绩击落战机52架,其中米格23MS就占了很大一部分。“坑死人不偿命”的T72M主战坦克坦克兵理想中的T72主战坦克是这样的:T72主战坦克是一辆拥有纯正苏系血统的坦克,不但可靠性高,且易于维护。其主装甲采用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复合装甲,第一层为80毫米钢装甲。第二层为105毫米玻璃纤维。第三层为20毫米刚装甲。半球形结构的铸造炮塔中内含多层铝板与橡胶交叠而成的夹层,披挂触-1型反应装甲后,T72可以防御破甲能力达1000毫米甚至1200毫米的破甲弹的攻击。(显然超过了同时代美帝坦克的防护水平。)T72当然不仅仅是装甲出彩,它装备的2A46式短后坐距离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更是同时代坦克中的“歼星炮”。口径即是正义,2A46坦克炮因为大装药量和滑膛设计的原因,发射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时炮弹速度可达每秒1700米—1800米。如果配备苏制3БМ42型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3БМ32型贫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ЗБК14М式尾翼稳定破甲弹、9M119“芦笛”激光驾束制导炮射导弹都可将同时代美帝M60A3打出“翔”。而现实中坦克兵得到的T72M主战坦克确是这样的:外形基本与苏制版本保持一致,但炮塔多层铝板与橡胶交叠而成的夹层直接改成石英夹层。没有三防系统,外挂反应装甲与原版有明显出入。其所配备积分激光测距仪TPD-K1,虽有雷射测距仪,但是它只能进行简单的弹道修正计算,不能计算移动目标进的前置量。每当测距仪获得的目标数据时,还需炮手手动输入弹道计算器。总的来说T72M的射击程序繁琐缺乏效率。其装备的转盘式装弹机,44发有22发被储藏在炮塔下方的双层旋转机中。在狭窄的空间内储存如此多的,一旦被击中很容易引起“殉爆”。除了前述的缺陷,T-72M装备的TPN-1-49-23主动式红外线夜视瞄准仪,不开红外大灯的情况下,有效范围低于800米,其性能远不如西方国家使用的焦平面红外热成像仪。最为致命的是采购的炮弹都是苏军较为早期的钢芯穿甲弹,根本难以洞穿美军M1主战坦克前装甲。如果T-72M换装苏军最为先进的3BM48一体弹芯贫铀弹,其穿深将会提高到650毫米左右,就算面对美军M1主战坦克也会有一搏之力。今天我和大家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话,请点个赞吧。如有疏忽,还请留言指出。
CS怎么下载
你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