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鬼怪”四者有什么区别
“妖魔鬼怪”四者有什么区别?
按照古代神话,或者某些宗教说法,妖、魔、鬼、怪,都是这个世界上对人类可以造成伤害的异类。它们或者有某种法术,或者有某种人类没有的法器、兵器。下面简单阐述一下妖、魔、鬼、怪四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一,妖
原指神话传说中奇形怪状,有妖法的精灵。大多是具有低端或者低级生命的植物成精,比如:树妖、鱼妖、狗妖、鳖精等。
《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里,就有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赤身鬼、杏仙、女童等,和唐三藏吟诗作对的故事。其实就是松树、柏树、桧树、竹竿、枫树、杏树、丹桂、腊梅成了精。比如白骨精,显然也属于妖。
旧时代民间传说的狗妖、狐仙。这种情况一般都集中在偏远的乡下或者山区。某人精神出了问题,行动怪异,言语颠三倒四。家人起初可能会求助于医院。但医院显然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遇到一些庸医,便会指点家属找“大仙”施法诊治。大仙神神叨叨一顿以后,便会说:“你当家的,这是跟了一个狗妖。”乡下都这么说,其实这句话应该是:“这是狗妖跟当家的了。”或者说:“你当家的这是狗妖附体了。”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行者道:“那老牛与我战经百十合,不分胜负。他就撇了我,去那乱石山碧波潭底,与一伙蛟精、龙精饮酒。”
这段话里的“精”,应该和“妖”类似,因此,我们平常总把妖和精连在一起,称为“妖精”。而且,在小说《西游记》里,凡是妖、魔、怪的洞穴里,不管这洞主是什么东西成精,它手下的下等人、奴役,一律都被称为“小妖”。可见,在魔界,凡是得到天地精华的,都可以统称为“妖”。
二,魔
宗教和神话里迷惑人,害人性命的鬼怪。所谓的魔,是自古生于诸神对立面的杀生修罗。
比如《西游记》里的牛魔王,就是一头牛修炼成了精。魔的能力,应该类似于鬼。我们经常说魔鬼。
三,鬼
这是一种迷信说法。意思是说,人或其他高等级动物死了以后,躯体尽管死亡了,但灵魂还在。由此引申出鬼这种东西。就是生灵死后的魂魄。
鬼有时候会和神连起来说:牛鬼蛇神。鬼唯一害怕的东西,就是神。比如钟馗捉鬼。还有一种说法是:神鬼怕恶人。
四,怪
怪,这种东西说起来比较复杂。有时是指没有生命的物品成精、为怪,比如一张桌子、一块石头成精、为怪;有时是指一种含含糊糊、无法确认的生物,比较海怪。有时是指禽兽、草木吸取万物精华所化之怪物。
因此,综合来看,所谓怪,应该是指超越六界不坠轮回的异界怪物。
怪,也许并不能算是妖怪里的独立一类,怪主要是强调奇异、奇特,通常与妖连着称呼,主要用来形容妖的外形长相非常奇特、怪异。后来,可能逐步衍生出一类专指的怪。
另外,还有天上的神仙私自下凡为妖,祸害人类,也被称作怪。
比如《西游记》里的黄袍怪,就是天上的奎木狼下凡作恶。这种“神下凡成为怪”的情况,似乎并没有独立的门类来命名它们。当然,我们知道,奎木狼长相奇特,而被唐僧师徒称为黄袍怪。
因此,我个人认为,所谓怪,大多具有长相奇特、怪异,甚至有些吓人,因而被称为“怪”。它们有时出身高贵,有时或许就是禽鸟、草木、顽石,或者你根本不清楚它是什么出身,身份比较隐晦。对人类当然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它们的活动规律是:白天夜间均可活动。不像鬼,只在夜间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游记》里唐僧大徒弟孙悟空,也应该归类为“怪”的类型。他就是一块顽石成精。因为没有修炼好,只修炼到了接近于人类的猢狲。
妖和怪的初义相近,所以人们常将二者合称“妖怪”,指怪异、反常的事物与现象。在我国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常常把妖怪,或者奇异现象、事件的出现,都看成是未来将有可怕的灾祸发生的前兆,认为是上天对人类社会的警示和惩戒。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牛魔王:“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也曾会他。且变作猪精的模样,返骗他一场。料猢狲以得意为喜,必不详细堤防。”------八戒笑道:“那老牛的娘子,被我一钯筑死,剥开衣看,原来是个玉面狸精。那伙群妖,俱是些驴、骡、犊、特、獾、狐、獐、羊、虎、糜、鹿等类。
在上述这段话里,牛魔王认为猪八戒、沙和尚原先也是“妖精”。而牛魔王显然是魔,但他又说,他当年是“妖怪”。而玉面狐狸精的手下“小妖”是驴、骡、犊、特、獾、狐、獐、羊、虎、糜、鹿等动物类成精。
同样是《西游记》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才然供了口词,一个叫做奔波儿灞,一个叫做灞波儿奔;一个是鲇鱼怪,一个是黑鱼精。”
这段话说明,怪和精,实质上并没有多少区别。精的意思,应该是说,有些妖魔鬼怪,修炼得特别像人,可以把肉眼凡胎者全部哄骗。比如《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小青,可以哄骗包括许仙在内的所有人,只是没有逃过法海的眼睛;《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哄骗了唐僧、猪八戒、沙僧,但没有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五,延伸解释
妖、魔、鬼、怪,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魑、魅、魍、魉,是一个意思。我们根据妖魔鬼怪的活动规律、外形的某些不同、出身,以及它们的危害程度、做法,把它们分成几种类型,其实,这或许都是我们的一种假想。
我个人认为,按照神话传说,妖、魔、怪的核心,就是“妖”。也就是说,以“妖”的概念为核心,形成了妖怪、妖精、妖魔、精怪等语词,都是指妖或者是妖的别名。
在我国的许多志怪小说、神魔小说中,妖、魔、怪经常混用,或者互换。 在小说《西游记》中,就经常用“妖怪”、“妖精’’、“妖魔”,来称呼同一个事物。而且,无论是魔,还是妖,还是怪,他们都可以自愿做夫妻,比如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并不是妖,是个地仙。牛魔王后来又找了一个小妾,却是个玉面狸精。由此可见,在神话传说中,妖、魔、怪、仙、神,应该都属同一个科,只是有细分的差别。有时又有些是似而非。因为仙,属于神的一种。和妖、魔、怪不同。
在民间的习俗信仰中,这些词语的所指基本上是相同的,特别是在民间,妖怪、妖精、妖魔、精怪基本上可以互相解释。
六,鬼,属于人类的影子
至于说到鬼,应该是人类在活人以外衍生出来的另一个类型,和妖、魔、怪应该分开。因为我们在神话、志怪小说里经常见到“妖、魔、鬼、怪”这种说法,但从来没有看到过妖、魔、怪、神、仙等东西和鬼结成夫妻的。和鬼结成夫妻的,仍然还是人。
比如宋官本杂剧有《王魁三乡题》,也叫《王魁传》。就是说人和鬼这样的故事。
书生王魁应试落第,来到山东莱州,游于北市深巷妓馆,与桂英相遇,两人约定为夫妻。一年后,王魁去应试,得中状元。王魁便忘掉自己的盟誓,抛弃桂英,另娶崔氏为妻。
桂英得知王魁应试及第授为徐州佥判的消息后,便派人持书去见王魁。王魁将书信扔于地上,不予理采。那人回来告诉桂英,桂英气愤至极,拔刀自刎而死。
后王魁在南都试院,入夜见一女子从烛光中走来,王魁见是桂英。桂英怒斥道:“君轻恩负义,负誓渝盟,使我至此!”王魁十分惧怕,连连讨饶。而桂英不允,对王魁云:“得君之命即止,不知其他”。几天后,王魁突然死亡。
再比如蒲松龄的神怪小说《聊斋志异》,也大多是写人和鬼相处相交的故事。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尽管也有妖怪“摄”走美女当做妻子的,但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人在妖魔鬼怪、魑魅魍魉面前的为力,说明不了什么。按照这些神话小说、传说中,无论是妖、魔、鬼、怪,还是神、仙,都比人厉害。他们都可以对人类造成伤害。而人,在它们面前是毫无反抗能力的。
不过,在道教里,有些道士就是通过咒语,驱使、呼唤神、鬼,专门用来为人类服务的。
比如道教咒语:日出东方,苍苍皎皎,杳杳茫茫,金童玉女,委我收疮。一收,不要疼与痛;二收,不要脓与血;三收,不成疮和疖。急散急消,莫待来朝。急消急散,莫待来旦。神笔到处,万病消汗。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由此可见,什么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事物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倒符合唯物辩证法原理。
七,结论
总而言之,在神话、志怪小说里,神、仙、佛、鬼原先都属于人类。而无论是妖、魔、精、怪,还是魑、魅、魍、魉,则原本就都不属于人类,它们或者是有生命的禽鸟、动物、植物,或者是无生命的东西,诸如石头、板凳、竹竿、雕像变化而成。由于摄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变幻而成人身。
由此看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妖、魔、精、怪,他们都把修炼成人类当成最高原则。比如《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小青,修炼了上千年,才能变成人类的外形。即使如此,她们也有短板:喝了雄黄酒,仍然会现出原形。《西游记》里的妖精,也都是以修炼成人身并试图长生不老为最高原则。
而我们有些人类则又很羡慕妖、魔、鬼、怪的法术。这倒有点像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则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