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酒和五粮液是什么关系啊
黄金酒是五粮液集团推出的一种浓香型口感和保健功能兼备的酒,属于保健型药酒。五粮液只是五粮液集团出品的白酒。这就是二者本质区别
你会圣诞节吗
西方鸡毒徒们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百余年的屈辱,带来精神鸡毒,更带来了遗害无穷的毒品; 还抢劫了海量的绝世国宝、火烧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并用坚船利炮逼迫清签下了众多不平等条约,疯狂地瓜分了……至今,它们依然四处与为敌、八方围堵着,时刻企图搞垮并颠覆!
朱允炆为什么打不过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等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先后废除周王、岷王、齐王、代王、湘王五位亲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也决定起兵讨燕。“靖难之役”正式拉开序幕。
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军攻入金陵,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开门迎降,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至于朱允炆为什么打不过自己的亲叔叔朱棣呢?原因众说纷纭,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决策上的失时。朱允炆刚刚继位,威信未立,人心未稳,根基未牢,外藩诸王尚未安抚,就急急忙忙开始削藩,在机时的选择上是非常不合适的。做大事,必须要坚持“天时、地利、人和”,皇位刚立,就行削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一个都不占,焉能不败!
二、军事上的失误。“靖难之役”与汉初景帝时的“七国之乱”非常类似,双方态势也基本一致。燕王朱棣及其部属,长期在北疆与元军残部作战,久经战阵,久历军略,战斗力强,战争经验丰富,但人数少,后备军力不足;朱允炆的中央,由于朱元璋的诛杀功臣悍将,一帮能征善战的大将如蓝玉等人,被诛杀殆尽,没有突出的将帅人才,士兵又长期在内地,没有实战经验,战斗力不强,但人数众多,后期动员力量庞大。
在正确分析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原本可以针对自己优势和对方劣势,借鉴“七国之乱”的经验,提出科学的军事战略。但,偏偏在军事上出现重大失误:
一是整体战略的失误。应该前期采取守势,避其锋芒,在实战中锻炼部队、培养将帅人才,收拢各地勤王的;在后期,应寻找机会与其决战。朱允炆的中央,恰恰采用相反的战略,前期轻敌冒进,后期退缩求和。
二是重大战术的失误。朱允炆中央的优势是众多,而且各地勤王的还源源不断,而燕王朱棣的在早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最大可能去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中央的战术也是恰恰相反,一城一城地守,一地一地地防,结果是燕王朱棣的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三是军事用人的失误。在作战前期,朱元璋留下来的唯一老将耿炳文,本就是防守的好手,又久经沙场,虽然能力不是非常出众,但也不会有大的战略失误,应该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军事统帅,但朱允炆却嫌老将进攻不力,多有败绩,换上李景隆,这是用人最大的失误。李景隆兵败涂地,把六十万大军丢得一干二净,不杀他仍让其留在军中领兵更是失误。
在长期的实战中,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军事将帅之才,如矍能、铁铉、盛庸等,都是能力出众的战将,应该早发现、早重用。没有在实战中及时发现培养将帅人才,是用人的另一个失误之处。
三、政治上的失策。军事,从来就是政治的延伸,离开政治谈军事,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战争一开,就应实行战时政治。
一是对朱棣本人实行清算。虽然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还不够,要全国通缉,定其死罪。看看朱允炆的错误有多严重,战争之前,下旨意晓谕全军,“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你们不能伤害朱棣,千万别让我背上杀叔父的恶名。两军交战,还要保证不伤害敌军首领,可笑之极。结果如何呢?南军将士因为朱允炆的旨意,惧怕战后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常常单骑殿后,作为全军的盾牌挡在最后面,南军无可奈何,不敢追,又不能杀。
二是要严查附逆。但凡跟随朱棣的将领、官员、及士兵,要全部实行最严厉的查处,本人要通缉捉拿,家族在非燕王占领地的,全部执行关押,如及时投诚朝廷的,再行释放,限期不归的,一律处死。先拿朱棣的儿子开刀,让燕王留的京城的儿子,宣布与朱棣脱离父子关系,指控朱棣的暴行,否则以谋逆同罪论处,斩首便是。
三是严查内奸。在京城实行战时政治,之前与燕王朱棣有来往的,主动交待,既往不咎。之后再与之有来往的,特别为之通风报信的,一律处死。
四、上的失败。朱允炆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没有争议,没有悬念。正统的朝廷,本应该掌握的制高点,但事实上却失败了,让燕王朱棣屡屡打悲情牌,博取各级官员和广大社会阶层的同情,这是战的失败。
朱允炆一开始就应该广发檄文,大造声势,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是为不忠;反对建文帝,就是反对故太子朱标,就是反对朱太祖朱元璋,是为不孝;让国家重启战火,让广大老百姓处于战火之中,是为不义;主动挑起战争,生灵涂炭,白骨累累,是为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的人,全体官员、全国民众,应该万众一心;如此反贼,理当齐力,人人得而诛之。将朱棣搞臭,让前线守将不敢投降,各级官员不敢归附。
五、经济上的无为。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朝廷、对于燕王,都是一样的。朱允炆的中央只谈军事,不管经济,是失策,更是不作为。战端一开,就一定要实行严格的战时经济管制,所有与争战有关物资,一律严控,层层设关卡,禁止北流。特别是如战马、铁器、弓箭、火药等直接军用物资,还包括重要的民生物资,如粮食、食盐等等。一旦严格管控这些物资,一是可以弱化北军,二是也可以促使北方的老百姓逃离燕军占区,从而间接弱化北军。
时机、政治、军事、、经济五个方面,没有一个是胜利的,整体失败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西游中算命先生袁守诚泄露了天机,为何却是泾河龙王被砍头
《西游记》中,关于袁守城与泾河龙王的算命事件,看似一件意外,实际上是更大的大神在背后早有安排,大神下了一局很大的棋,无论是袁守城还是泾河龙王,甚至是唐太宗、魏征等人都只是其中的棋子而已,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过程:
作为算命大师的袁守城先是在长安西城开了一个算卦摊子,因为算卦算的特别准而生意兴隆。有名渔夫就每天找袁守城算卦,袁守城告诉他每天在哪儿撒网,在哪儿抛钩就定能收益丰厚,渔夫按照他的指点果然一打一个准,次次都满载而归。但渔夫也贪得无厌,打了一条又一条,打到的数量达到了令泾河龙王恐慌的地步。为了解决这个危机,泾河龙王便化作了人形,找到渔夫问明了缘由。
其实对于泾河龙王来说,除掉这名渔夫并不难,但即便当场杀了这名渔夫也无济于事,因为知道打渔诀窍的袁守城还在,即便渔夫被他除掉了,明天袁守城还可以教另一名渔夫打渔,这样的话他的泾河就永无宁日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要解决袁守城,于是泾河龙王便找到了袁守城。
一见到袁守城,泾河龙王便要袁守城给他算第二天的天气,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如果袁守城不接他的卦,泾河龙王就会说袁守城是骗人的,就可以发飙砸了袁守城摊子。所以袁守城要保住自己的算命摊子,就只能接过泾河龙王的卦。接过卦后,袁守城算了一下,认为第二天会下雨,还算出了下雨的时辰以及降雨的点数。听了这话,泾河龙王便说,如果第二天袁守城算对了,他就送袁守城50两黄金,如果袁守城算的不对,他就发飙砸了袁守城的摊子,把袁守城赶出长安城。这里泾河龙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袁守城在长安城消失。
回到龙宫的泾河龙王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他让袁守城算天气其实也是给袁守城下了套的,因为龙王管的就是天气,袁守城跟他打这个赌,泾河龙王认为自己是稳赢的。不想就在泾河龙王得意的时候,天庭下了圣旨,要他在第二天降雨,时辰、点数竟然与袁守城说的没有丝毫差别。本来是为难袁守城的,不想却为难了自己,如果按照天庭的旨意降雨,他就输给了袁守城,泾河危机继续。如果不按照天庭的旨意降雨,他就违背了天庭的旨意,会被天庭处以死刑。
面对这个两难选题,泾河龙王最终为了赢下与袁守城的赌局,故意拖延了降雨的时辰,少了点降雨的点数,本以为这点小伎俩不但能骗过玉帝,还能赢下与袁守城的赌局,不想却弄巧成拙,被天庭察觉,难逃一死。无奈之下泾河龙王只得委曲求全,求袁守城给他指一条生路,袁守城便告诉泾河龙王,执行死刑的会是当朝大臣魏征,泾河龙王就只能找唐太宗李世民出面,毕竟李世民是皇帝,魏征是大臣,大臣总得给皇帝面子,或许能饶过泾河龙王一命。
于是泾河龙王便找到了李世民,李世民也答应帮泾河龙王一把,便在行刑的当日叫住魏征与自己下棋,李世民认为只要在行刑的时候叫住魏征,不让魏征行动,魏征就无法行刑,泾河龙王就能逃过一命。却不想魏征在与李世民下棋的时候睡着了,在梦里魏征把泾河龙王给斩了。
冤死的泾河龙王到了阴间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夜夜被鬼魅纠缠,很快就病入膏肓,到阴曹地府走了一遭。幸好李世民在阴间得到了酆都判官崔钰的帮助,才历经各种艰险回到了阳间,不过在地府中,李世民也遇到了他早年在征战中杀死的众多冤魂,尤其是玄武门之变中杀死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冤魂,更是令他胆寒。按照地府的规矩,如果没有冤魂控告李世民,那么李世民就能安享33年的帝位,如果冤魂太多,那么李世民就会折寿。
▲李世民的阴间游也是在如来、观音的计算之内
PS:在《西游记》中,李世民本来只有13年皇帝的命,崔钰在一十三年下面添了两画,变成了33年。而按照历史来说,李世民实际上当了23年的皇帝。
回到阳间的李世民便想赶快那些冤魂,好让自己能坐满33年的帝位。要亡魂,就要按照崔钰的嘱咐,举办水陆大会。水陆大会毕竟是为了延长自己寿命的,所以唐太宗也不敢怠慢,就搞了个国家级的水陆大会,把全国所有知名的僧人都请到了现场,这其中自然就有当时已经极具盛名的唐僧了,唐僧因其出众的佛学才华,很快就得到了李世民的青睐,两人结为了异姓兄弟。
观音也化作僧人来到了水陆大会的现场,公开叫卖他那平淡无奇的袈裟和禅杖,价格还出奇的高,袈裟五千两,禅杖二千两,这个价格迅速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李世民便买下了袈裟和禅杖赠予了唐僧。唐僧在穿上袈裟和禅杖后这两件宝物马上就大放异彩,观音也在这个时候显出了本尊,告诉唐太宗水陆大会所使用的都不是真经,只有真经才能真正那些阴间的亡魂,要想获得真经就要去西天取经,说完便走了,于是唐太宗就派唐僧去西天取经,《西游记》故事的主线也就此展开了。
▲整个事件,实际上如来是决策者,观音是执行者
这便是袁守城与泾河龙王算卦事件的经过,整个事情其实都是如来和观音安排的,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势力传播到中土大唐。
在《西游记》的世界中,势力一直在西方,而中土大唐向来是玉帝为首的天庭的势力范围,要想将势力发展到中土大唐,自然就需要费一番功夫了。明着派人跑到大唐传教是不行的,这样就会与天庭直接发生,要想传教到大唐,就要让大唐自己心甘情愿地接受的传播,而在大唐的最佳推广人自然就是大唐的皇帝李世民了。
▲李世民是在大唐传播的最佳推广人
而要让李世民心甘情愿地传播,关键又在于袁守城。
我们再看看事情的经过,袁守城为什么要教渔夫打渔?其实他知道渔夫肯定会贪得无厌,人性本来就如此,打了100斤鱼就会想要打200斤鱼,打了200斤鱼就会想要打300斤鱼,人性的贪婪如果没有制约,就会无限放大,所以渔夫打渔的行为就必然会引起泾河龙王的注意,那么泾河龙王就肯定会找袁守城的麻烦。
泾河龙王找到袁守城,正中了袁守城的下怀,他知道泾河龙王要赶走他,而赶走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他打下雨的赌,在这个过程中袁守城确实也泄露了天机,道出了下雨的具体时辰和点数,不过他也料定泾河龙王肯定会在下雨的时候做手脚,因为这个赌局泾河龙王是输不起的,一旦输了袁守城就会继续教渔夫打渔,泾河龙王的水族就迟早会被打得一干二净,保护不了自己的族人,他这个龙王也就当不成了。所以泾河龙王只能选择赢下赌局,为了赢下赌局泾河龙王就要犯天条,就会被天庭处斩。
而在泾河龙王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后,袁守城便“指了条生路”给泾河龙王,要他去找李世民,由此将李世民拉进了棋局,这些其实也在袁守城的计算之内,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必然会抓救命稻草,袁守城要泾河龙王去找李世民,泾河龙王是没有选择的。
当然李世民会进入这盘棋,主要是因为他有黑历史,他在打下大唐江山的过程中曾无数,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没放过,阴间自然是有很多找李世民索命的冤魂了。那么怎么把李世民导进阴间又不惹人注意呢?那就要借助一个冤魂,这个冤魂就是泾河龙王的冤魂,把泾河龙王变成冤魂的便是袁守城了。
▲整个事件中,袁守城的作用是拉李世民下水
所以在理解了如来和观音下的整盘大棋,理解了袁守城的作用后,我们其实会发现故事一开始,泾河龙王就已经注定难逃一死了。袁守城确实在算卦的时候泄露了天机,但这其实是如来和观音一盘大棋中的一环,包括“泄露天机”也是一个必须的流程,不但袁守城泄露了下雨的天机,还泄露了龙王死刑执行人的天机,能知道这些天字号秘密的,会是一般的算命先生吗?
而且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知道一个规律,遇到妖怪如果没有后台,孙悟空会一棒子打死,遇到有后台的,无论犯了多大的罪行最后都会被饶过一命,在这里袁守城的后台就不言自明了,是如来和观音,是整个势力,袁守城自然就不会有事了。而可怜的泾河龙王从一开始就被算计是要冤死的,自然就被魏征给斩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