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你玩过吗?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少“换脸”应用走红网络。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然而,AI“换脸”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患。
原告楼某某系国内古风汉服模特,经常发布古风汉服照片和视频。今年3月,其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汉服视频。
被告上海某公司,是某“AI换脸”软件的运营主体。该软件宣传“只要一张照片,就能制作出完美视频”。但是用户需要支付68元至198元不等的会员费,才可以使用全部“换脸”视频模板。
(图片来源网络)
就在不久,楼某某发现,上海某公司运营的“AI换脸”软件中有楼某某拍摄的古风造型视频模板。这是在楼某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制作的模板。用户可通过上传个人照片,将视频模板中的人脸替换成用户自己上传的人脸,除五官发生实质性变化之外,其余内容都与原视频没有任何变化。换脸生成后的古风造型视频,用户可以将视频保存下来并分享到其他平台。
楼某某认为,上海某公司没有经过视频原主同意的情况下就当模板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请求法院判令上海某公司承担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对此,杭州互联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A公司未经楼某某同意,通过技术手段提取涉案古风肖像视频,并擅自上传至其运营的换脸App中供用户选择使用,该行为本身已侵害楼某某肖像权。同时,涉案视频模板已被用户多次使用和收藏,可以认定A公司利用深度合成技术将其他用户提供的人脸替换至涉案视频中的身体形象之上,并生成了形象逼真、画面流畅的伪造肖像视频,可供用户进行下载保存、发布共享等不当使用。
综上,被告A公司未经楼某某同意,利用深度合成技术使用其肖像制作了伪造视频,依法应认定为构成对楼某某肖像权的侵害。
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目前判决已生效。
除此之外,“AI换脸软件”还给不法分子带来了便利。AI“换脸”及类似软件的“坑”不少。不法分子通过收集照片、视频,利用AI技术“换脸”,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使“AI换脸”变成了“AI造假”。AI技术的滥用,不仅给个人带来肖像权或钱财的损失,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事实上,不只是“换脸”有风险。近年来,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已经成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之外,过度搜集公民信息案件中的重灾区。由于生物特征信息与个人财产、人格权益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信息一旦丢失或失控,将给信息所有者造成巨大且难以挽回的损失。
所以新技术给我们不仅仅带来了方便,但是种种事件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关注本站不迷路。带你及时获取游戏讯息,游戏攻略、热点话题、娱乐八卦、最新资讯等!
本篇文章转载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