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 作文
心里乱
像打湿的绸缎习惯被疲倦编织离愁的深渊
是梦幻
像风雨中的温暖
等候在灯盏
夕阳西下的傍晚
是哀求
像傍晚的星星
孤零的窥望
牵动无知的心灵
是固执
像枯朽的木头
被风催刮得身体
坚定不移的等待
是无奈
像凋零的树叶
染黄整片大地
留下呆滞的目光
寻觅生命的枝蔓
西川《午夜的钢琴曲》赏析
《午夜的钢琴曲》 西川 幸好我能感觉,幸好我能倾听 一支午夜的钢琴曲复活一种精神 一个人在阴影我走近 一个没有身子的人不可能被阻挡 但他有本领擦亮灯盏和器具 令我羞愧地看到我双手污黑 睡眠之冰发出咔咔的断裂声 有一瞬间灼灼的杜鹃花开遍大地 一个人走近我,我来不及回避 就象我来不及回避我的青春 在午夜的钢琴曲中,我舔着 干裂的嘴唇,醒悟到生命的必然性 但一支午夜的钢琴曲犹如我 抓不住的幸福,为什么如此之久 我抓住什么,什么就变质? 我记忆犹新那许多喧闹的歌舞场景 而今夜的钢琴曲不为任何人伴奏 它神秘,忧伤,自言自语 窗外的大风息止了,必有一只鹰 飞近积雪的山峰,必有一只孔雀 受到梦幻的鼓动,在星光下开屏 而我像一株向日葵站在午夜的中央 自问谁将取走我笨重的生命 一个人走近我,我们似曾相识 我们脸对着脸,相互辨认 我听见有人在远方鼓掌 一支午夜的钢琴曲归于寂静 对了,是这样:一个人走近我 犹豫了片刻,随即欲言又止地 退回到他所从属的无边的阴影 这是西川九十年代的作品,在几年前的某个时刻,它“击中”我,正如诗中那首“击中”诗人的钢琴曲,这肯定缘于某种相似性。我喜欢它忧伤而神秘的气氛,喜欢它所表达的那种带有宿命感的生命“复活”,喜欢诗里的那些场景和语句。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我”的本质是什么?没有答案的问题。但人本然有探索它们的渴望,只有执著守候并静心倾听和感受的人,生命的才会偶尔展露冰山一角,如诗人听到的这首“钢琴曲”。当一首“钢琴曲”在午夜响起,确切地说“为我而响起”,它犹如黑暗生命中闪过的一道光亮,这一刻“我”知道它为“我”而来。它不是一道神谕,而是生命在寻找和等待后的相遇和敞开。借着这种本质的参照,生命反省、确认和追问着自身。在这里,一切伪饰都被撕开,毫无躲藏。所以它不是和风细雨,而是让人酷烈难当。但,这才能照亮! 然而,一刹那的照亮旋即熄灭,“钢琴曲”的声音嘎然而止,消失在茫茫夜空中,连余音都没有,剩下我们不知道该把自己交给谁,“复活”的精神最终又走向何方?对于生命中某些时刻,对于这样一首“钢琴曲”,无可逃避是必然,无可挽留也是必然。 谁都可以从生命的偶然中看到一种必然性,但并不是谁都能把这种必然退回到偶然的状态。
如何利用自然光线拍好人像照
我拍摄人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然光线,因为在户外拍摄装灯也比较麻烦,不适合单兵作战。利用好自然光线,也可以拍摄出非常棒的照片。总结个人经验,天气晴好的时候,光照充足情况下,最佳拍摄时间还是早上日出后一小时,和下午日落前一小时,这段时间里,太阳光柔和,颜色暖暖,特别适合拍摄人物,如果控制好相机,能够给画面增加后期很难做到的柔和光感。特别是,日落前的大逆光人像及侧逆光人像,使用大光圈镜头拍摄,你会拍出非常漂亮的照片。如果时间不能在日出日落前后拍摄,那尽可能避免太阳当头照的时候,不然光线太硬,画面颜色灰度交大,很影响正确曝光。非要拍摄,那也要选择在树荫下,然后让阳光透过树叶散落在人身上,这时候,选择长焦拍摄,会压缩空间感,散落的光斑也会给画面增加一些情趣。下面分享几个自然光人像。
求苏轼的有代表性的名言,越多越好,解释一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词)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苏轼的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与前人相比,东坡这首词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的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而今想起,更觉人天永隔,备感痛楚.王弗逝世后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压制,心境是悲愤的;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已极.适逢亡妻十年忌辰,正是触动心弦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令人格外感动.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不到,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词的下片才真正真正进入“梦境”.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在那里,与自己的爱侣相聚、重逢.这里作者描绘了一个朴实、感人而又美好的场景――“小轩窗,正梳妆”.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但东坡笔力的奇崛之处还在下边两句――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
随笔 作文
随笔
一
柔风轻舞的夜晚。
我躺着,身旁的窗口有如一幅童话画卷。
满天星星如鱼儿一般在天河里游呀,游呀,抖着一身金灿灿的鳞光。那可是童年在蓝森林里丢失的小项链?星星那样的可爱,可是,星星是该缀在女孩紫丁香芬芳的诗行里呀!我想。
月亮呢?我找不到它了,就像赤足走在黑夜里而找不到灯盏一样。哦,我看见它了,它正枕着棉花糖样的云朵儿甜甜地睡哩!
“孤独吗?”我问。夜笑得透明,说月亮的泪滴成了水晶。
我还要彩虹桥上的那株梦幻草。奶奶说,找到它就能见到长着亮晶晶双翅的安琪儿。
我的心儿继续奔跑,我在寻找童年七彩的梦。
当夜幕被清亮的泉水冲得快发白时,我的梦儿找到了!晾在天边的缤纷晨霞不就是我昨夜编织的希望吗?
我枕在黎明中,笑了。